嘉宜美:代工廠轉型的典型方式
代工廠們“背靠國外訂單好乘涼”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。
而轉型,無疑是當下代工廠、尤其是那些代工業務占比較高的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厚成木業的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,在脫離宜家之后,除了為曹躍偉的嘉宜美供貨之外,厚成木業也在培育自己的實木家具品牌。
據法治周末記者了解,在為國外企業代工利潤越來越薄的情況下,希望培育自主品牌的企業并不少。
溫州
眼鏡商葉劍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,他也在打造自己的品牌,并把這項業務外包給了專業的公司。他已經做好了品牌初創時期“吃虧、不盈利”的準備。這是必經的階段,現在的投入是為了今后的收入。而如果不走品牌之路,企業很可能就走不下去了。
品牌的重要性家喻戶曉,但單個企業獨立培育自主品牌,在周德文看來,是聽起來比較容易、做起來非常困難的轉型方法。
“因為培育品牌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,而且培育出影響力大的企業也并非易事。直到現在,有些企業所謂的品牌之路,只是申請了一個沒有知名度的注冊商標而已。”周德文分析。
能夠像蘭博基尼那樣,從生產拖拉機到為寶馬代工,再到發展為有世界知名度的頂級跑車品牌的案例,畢竟不多見。
也因此,周德文建議面臨轉型的代工廠,能夠像嘉宜美的幾家股東一樣聯合起來,共同打造一個知牌。
“由于很多代工企業在為一線品牌代工的過程中,掌握了先進的技術標準,這些企業聯合起來,將會在市場競爭中有更大的力量。”周德文分析。
但如前所述,嘉宜美當前的做法,基本是模仿宜家。盡管曹躍偉在多個場合表示,模仿和學習宜家只是初級階段,他們今后將創新推出更加適合中國人的產品。但目前來看,嘉宜美天貓旗艦店依然在拿宜家說事兒,比如主頁上隨處可見“宜家同款”的介紹。
模仿授權企業,是很多代工廠轉型時想到的一個捷徑,然而模仿所帶來的一個很嚴重的隱患,就是知識產權侵權。
宜家大中國區采購經理Peter Wisbeck在被問及嘉宜美的這種做法是否涉及侵權時,并未明確表態。但嘉宜美在發展的過程中,仍有可能面臨著來自宜家方面的關于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。
知識產權專家趙占領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,如果宜家產品設計申請了專利,嘉宜美仍然在生產和銷售相似產品,可能涉嫌專利侵權。
而即便是宜家的有些產品未申請專利,在趙占領看來,嘉宜美也可能涉嫌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: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、包裝、裝潢,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、包裝、裝潢,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,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。
“但要認定嘉宜美的做法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也并非易事。因為這首先要證明,宜家的商品是知名的,其次要證明其商品的名稱、包裝、裝潢是特有的,最后還要證明嘉宜美的商品名稱、包裝、裝潢與宜家類似。”趙占領分析道。
趙占領據此提醒,代工廠即便以模仿為轉型的開端,也要規避模仿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。
除此之外,嘉宜美或許更應考慮的是,模仿之路能走多久,如何能夠擺脫宜家的影子,樹立嘉宜美獨特的品牌形象,獲得長遠發展。
多條腿走路 法治周末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還發現,宜家代工廠們雖然面臨著利潤被擠壓的狀況,然而并非所有企業都像耐力木業等10多家企業一樣由于虧損而和宜家“分手”,有的宜家代工企業甚至經營的比較好,并成功上市。
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宜家代工廠中經營較好的企業之一。
2012年,喜臨門申請上市的招股說明書透露,喜臨門自2002年取得宜家公司的合格供應商資格,并成為亞太地區唯一一家主力床墊供應商。
“2009年、2010年、2011年喜臨門向宜家公司銷售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045.56萬元、23871.35萬元和28437.97萬元,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.92%、35.63%、33.93%。”喜臨門的招股說明書顯示。
招股書顯示,喜臨門在為宜家代工之外,也為國際上其他大企業代工,并在國內有自己的獨立品牌,這些為宜家代工之外的營業收入,占其總收入的60%以上。
喜臨門的這種做法,被工信部中國企業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琦認為是“多條腿走路”的典型。
在黃琦看來,代工廠本身就處于產業鏈的最低端,而且代工廠與授權企業之間本來就不是地位對等的主體,因為來自歐美國家的授權企業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,而加工企業只能被動接受。
“在這種情況下,企業如果不能像富士康那樣,做成有品牌的、純做代工的企業,就要在嚴格遵守授權企業的生產標準和流程的前提下,改變自己的業務構成,不要只依賴于一家企業的代工業務,要多條腿走路。這樣一來,即便一家授權企業停止跟代工企業合作或者授權企業改變授權條件,代工企業也不至于面臨倒閉。”黃琦分析。
由于飽嘗了“在一棵樹上吊死”的苦楚,厚成木業的前述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,厚成木業在不再為宜家做代工之后,也在開辟多種業務,除了發展自主品牌外,也在尋找國外其他的授權企業,同時也為國內的家具企業做代工。
周德文建議,由于一線品牌擁有很高的定價權,建議轉型中的代工廠可以到新興市場尋求利潤點,比如為國際二三線品牌做代工,這個領域的利潤空間會高一些。
工廠外遷與政府的職責
周德文告訴記者,現在有些中國代工廠為了生存,也在效仿國外企業的做法,把工廠搬到人工成本等各項成本都較低的地區,如非洲、越南、菲律賓。
“那些地方用工成本非常低。工人一個月工資只需要45美元至200美元。”周德文長期關注中國企業發展,對國外用工成本的數據也有一定掌握。
在周德文看來,對于一個工廠來說,搬到國外去不失為一種方法,但是對于中國來說,如果企業都搬到國外生產,國內的就業等問題怎么解決?
“所以在代工廠及整個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的過程中,政府應該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。”周德文認為。
周德文建議,政府應該盡可能地創造條件,為這些代工廠的轉型提供條件,比如在幫助代工廠開拓新興市場時,政府可以利用其在國外的資源,為代工廠提供相應的授權企業的信息。除此之外,在稅收政策方面,比如出口退稅上,政府可以為轉型中的代工企業提供一些優惠政策。